2018-07-07
6月13日
■ 孩子们知道练杂技没有捷径可走,但又不想放弃,所以用每天的训练来释放自己的那份小倔强
■ 吃过苦、流过汗,真真实实经历过后,这群杂技专业的孩子似乎成长了不少
■ 相对于过去的条件,他们很幸运。要想成为艺术家,他们需要在杂技这门艺术里担起传承的责任
在河南省有这样一所中专学校,它是全省唯一一所以杂技专业为龙头的综合性艺术学校,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杂技艺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在这所学校,它的常规课堂上没有一套课桌椅、没有一块黑板;它所接收的学生,有初中毕业生,也有小学生。学生毕业后,拿到的是中专文凭……近日,记者走进了这所中专学校——濮阳杂技艺术学校。
记者到达濮阳杂技艺术学校3号练功厅的时候,学校2017级杂技专业班学生下午的素质训练已经开始。顺着他们的小队伍看去,一个个头不算高的女孩儿正在做拉伸动作,因为疼,她的眼睛里早就有了泪花,但始终把嘴巴抿得紧紧的坚持着。 这双眼睛突然让记者感到有些熟悉,原来2017年8月份,濮阳市当地媒体的一篇新闻报道配图里的那个眼睛大大的女孩儿正是她。“这是小彤,别看她个头小,人很灵活。”班主任马胜男告诉记者,别看小彤才刚8岁,却能吃苦,基本功练得也可以。 “来,后翻的时候,腰要稳住,别害怕,我托着呐,没事。”离小彤练功不远处的大厚垫子上,一名教工单膝撑在垫子上,一手拖着小女孩儿的腰部,一手协助她练习空翻。几个回合下来,小女孩儿的脸上一层汗。直到裹在她腰间的练功带有些松了,他们这才停下练习。 “孩子们虽然年纪不太大,但他们知道这些都是练杂技必须要吃的苦头。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训练,他们对此早已习惯了。”马胜男说,毕竟还都是孩子,一开始的时候也受不了,会大哭、吵着不练功。时间长了,他们知道练杂技没有捷径可走,但又不想放弃,所以用每天的训练来释放着自己的那份小倔强。 下午短短两个多小时的训练中,这群倔强的小家伙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一直在练功厅里来来往往。“他们的休息方式比较特别,一般会选择压腿等来放松,这也是为了时刻保证自己身体的柔韧性。”马胜男班上的教工说:“杂技是碗青春饭,吃不了几年,他们的时间很宝贵。” “不把每个动作练得漂亮了,以后怎么展示?练杂技不想展示,你受这个苦干啥?”这是马胜男在孩子们训练期间反复说的几句话。她曾经也是一名杂技演员,深知一个杂技演员的演艺生涯有多短暂,这是学校的每个教工都有过的真实体会。 吃过苦、流过汗,真真实实经历过后,这群杂技专业的孩子似乎成长了不少。练功厅里的他们,稚嫩的脸上总是带着认真的表情,偶尔皱着眉头抒发一下训练的辛苦,再无其他。而练功厅外,去餐厅的路上、去文化课教室的路上,他们的笑脸却又依旧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