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玲的个人主页
我的首页 我的介绍 我的作品 我的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联合分会 > 图片风采 > 用创新精神书写中国文艺新天地

用创新精神书写中国文艺新天地

       
打印
【字体:
2017-12-01 15:27 点击量: 149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文艺创新。早在2014年10月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针对文艺领域“粗制滥造、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文艺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创新能力不足很有关系”,同时他鼓励文艺工作者“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

文艺创作作为艺术的“存在”,就其本质而言,是文艺家深入大千世界,从周遭的社会生活汲取滋养,积极地向着未知领域所实施的心灵探索与精神超越。作为一种精神和心灵上的探索、超越,先锋性、新颖性与实验性便成了其内在特征。无论是西方文艺理论家对词语、文本的“陌生化”追求以及对现代艺术“震颤”效果的标榜,还是中国文艺家一再呼吁创作中“惟陈言之务去”(韩愈)和“领异标新二月花”(郑燮),都体现了对创新的追求。因此,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对创新的追求也是题中之义。

要进行创新,首先要搞清楚何为“新”。具体到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这个“新”不只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刻意为新”,而应是内容上的“思想之新”,是基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推陈出新”,更是对世界文化艺术成果吸收融合之后的“创造之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创新,而且从当下的实践来看广大文艺工作者也有能力创新。

葆有匠心 不忘初心

进行文艺创新,首先需要的是工匠精神。作为心灵和智慧的创作,文艺创新中的每一步,都是对创作初心和工匠精神的叩问,恰如王国维所言,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匠心,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志,是很难抵达“望尽天涯路”的高远意境的。回溯文艺发展史,那些能超越历史时空的经典,亦无一不浸润着创作者的匠心和初心。贾岛的苦吟和“推敲”;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的“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等等,无不证明只有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能真正创作出匠心独具、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尚书·大禹谟》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唯有以匠心守护文艺创新,对创作敬畏,对作品虔敬,对观众和读者将心比心,自觉抵制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才能创作出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

进行文艺创新,也需要在生产与传播形态上寻求突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下的中国业已进入到新媒介时代。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新技术的运用带来的是文艺生产和传播形态的改变,并进而影响文艺创作。相比过去,新技术的运用使得文艺创作和传播可以在便捷、互动的空间中进行,受众的观看和阅读也得以超越时空限制。所以,创新文艺的生产和传播方式,让文艺更快捷地走近大众,以发挥其感染力成为时代的必然。更重要的是,通过传播形式的创新,惠及不同发展水平下的民众,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这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创新的必然要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闻排行 更多